關於NII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2006/06/05 [政策評析]網際網路的未來:超脫英文
  在網際網路虛擬世界裡,不少先進賢達開始關注英文是否亦能如其於實體世界佔有國際語言的地位這個議題...

邇來華人世界正為聯合國欲將簡體中文定為唯一官方文字吵得沸沸揚揚,正(繁)體與簡體中文之所以成為議題,不僅是單純溝通模式上的爭辯,它亦涉及教育、文化、歷史、藝術甚或政治問題。相仿的是,在網際網路虛擬世界裡,不少先進賢達亦開始關注英文是否亦能如其於實體世界佔有國際語言的地位這個議題。讀者或可聽聞過“巴別塔”(the Tower of Babel)的典故,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曾述及:創世之初,世界上所有人類皆使用同一種語言,巴別塔是人類因出於驕傲而協同興建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為此不悅,便讓人類使用不同的語言,以致無法溝通構築此一高塔(註:babel一字有嘈雜紛擾、困惑、之意)。

非英文系網際網路使用者人口勢力抬頭

網際網路最初源自使用英文的美國,其概念約可追溯至1965年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畫局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贊助電腦分時共用網路計畫,而其發展則初發於1967的ARPANET。在歷經三十餘年的推展,網際網路似乎得面對中年危機的問題,這些棘手的問題有些雖僅是預想,但有些卻是迫在眉睫。其中一個現實問題即是:何時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可以其日常所使用的語言進行更為多元而方便的對話和交流?現今23%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是來自北美地區說英文的人口,雖然英國以及亞洲地區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對該百分比的提升不容小覷,但非英文系網際網路使用者人口的成長力道卻也不容忽視,它體現了另一個以語言掛帥線上世界勢力的抬頭。

狹義而論,網際網路治理多指網域名稱(Domain Name)系統、IP地址與根伺服器(Root Servers)等相關事務,其中尤以「網際網路名稱與位址管理機構(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扮演這些事務的要角。ICANN於1998年10月25日以非營利性國際組織名義註冊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但它與美國政府關係匪淺。ICANN主責全球網際網路IP網址分配政策、技術標準確認、通用頂級域名(generic Top-Level Domain, gTLD,如.com; .net等)與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 , ccTLD,如.tw; .uk等)系統、以及根伺服器系統之管理運作。然而,ICANN在非英文TLD緩如牛步的作為,加諸各方獨立運作的倡議和舉措,極有可能造成網際網路勢力割據的態勢,致使網際網路無法有效互聯互通。此外,用以標示網站屬性(如.com ; .org ; .net等)以及國家地區(如台灣的.tw ;日本的.jp等)的標示,現在多以英文呈現,但有愈來愈多非英文系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希望這些標示能以他/她們所慣用的語言呈現。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一專注於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的非營利組織)的創辦人Paul Vixie述及:非英文系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厭倦或覺得被迫需以英文標示網站的屬性和其所屬的國家地區,他/她們甚或因此感到不悅和有疏離感。

網際網路是否會被國別代碼所分割?

據估計,目前約有80%的網站是英文網站,但五年內華人將會成為人口最多的網路使用者。因此中國大陸率先以中文方塊字表達網域名稱。在中東地區,亦有一些先行者開始以阿拉伯文標示網域名稱。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資深計畫經理 Joao Damas便以為:網際網路必需迎合這種需求,而不應強迫使用羅馬字體(A to Z)。然而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教授以及該學院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創辦人 Lawrence Lessig近期在他的部落格提到:從諸多實務面來看,曾經由各國際路所逐漸構成的全球化網際網路,卻因其它不同目的導致分割分離。Lawrence Lessig的說辭無疑顯露了對此一發展態勢的憂心,擔心網際網路被國別代碼所分割。

感受到日漸高升的批評,ICANN在今(2006)年三月聲稱將於七月著手進行國際網域名稱(International Domain Names, IDNs)以非英文字集呈現的測試工作。事實上,ICANN的首腦Paul Twomey亦允諾ICANN將在2008年邀集更多開發中國家參與ICANN事務並完全獨立於美國政府。部份人士認為Paul Twomey大刀闊斧的作為似乎為時已晚,譬如Paul Vixie認為:在嘗試過自由的甜頭後,擔心美國政府會掌控ICANN的國家,恐怕未見得會跟ICANN玩這場遊戲。而Paul Twomey似有意轉移爭論的焦點,認為像中國大陸這樣的國家是不會脫離全球網際網路這個大家庭的。然而從發展情況來看,全球各地以非英文方式使用網際網路的這星星燎原之火,似乎已無法撲滅。

努力在自主的網絡與運作機制下尋求答案

對照前述狹義的網際網路治理,廣義來看它亦包括全球性參與、數位落差、網路安全、網路互連費用、ICANN之歸屬、言論自由、消費者權益、稅制、資料保護、隱私權、多語化架構(各種不同語言的使用)等議題。若從“治理”的觀點來看,全球治理理論創始人之一的J. N. Rosenau即指出“治理”與“統治”間的明顯區別,與統治不同的是“治理”指的是一種由共同目標支持的管理活動,而這些活動的主體未必是政府,也無需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執行。這意味辦好事情的能力並不限於政府的權力,也不限於政府發號施令或選用權威,它肯定了在涉及集體行為的各個社會公共機構之間存在著權力依賴,在為社會和經濟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存在著界線和責任方面的模糊性。因此,治理代表了相關參與者,最終將形成一個自主的網絡與運作機制。而這概念與運作機制亦呼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及「國際電訊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主導之「資訊社會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SIS)」以及WSIS高峰會決定成立「網際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以繼續討論網際網路治理相關公共政策之運作方式。或許多語言的問題可在IGF的框架下尋求非唯一解的答案,吾人拭目以待。

 

 
回上頁按鍵 上一則按鍵 spacer
回頁首
NII首頁
網站地圖 資安政策 隱私權政策 聯絡方式  English
NII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
104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17號7樓 Email: nii@nii.org.tw Tel: 02-2508-2353 Fax: 02-2507-3507
Copyright ©NII產業發展協進會。本站所登載的文章係屬本會版權所有,未取得本會書面同意不得做片面、全面使用,包括拷貝、列印、轉載於任何媒體。